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管理有限公司 202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管理有限公司 202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吉林市北大滑雪度假区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湖滑雪度假区)作为中国滑雪产业的领军企业,现拥有雪道74条,雪道面积275公顷,雪道长度80公里,缆车13条,缆车运力3.1万人次/小时,是全国缆车数量最多、接待能力最强的滑雪度假区,更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滑雪度假区,北大湖滑雪度假区通过创新性的社会责任项目,不仅推动了滑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更助力吉林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从“滑雪大国”向“滑雪强国”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在2024年迎来了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时刻——2024-2025雪季滑雪人次达到105万人次,同比增长25%,成为中国首个突破百万滑雪人次的滑雪场。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成功跻身全球滑雪场头部阵营,更意味着中国滑雪产业正式进入“百万人次”时代,打破了欧美长期以来对百万人次滑雪场的垄断格局。
作为中国滑雪产业的领军企业,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始终秉持“爱滑雪,爱滑雪的人”的企业使命,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的各个层面。2024年,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在社会责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1.冰雪文化推广:推出“大学生免费滑雪”等普惠性项目,降低滑雪门槛,培养未来消费群体;
2.区域经济带动:作为吉林冰雪经济核心引擎,带动周边产业协同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3.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造雪、水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措施,推动低碳运营;
4.人才培养与社会公益:建立专业滑雪教练培训体系,开展特殊群体滑雪体验活动;
本报告全面呈现了北大湖滑雪度假区2024年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实践与成果,展现了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性举措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双赢,为中国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冰雪文化推广与普及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在2024年将冰雪文化推广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领域,通过一系列创新性项目显著降低了滑雪运动参与门槛,让更多中国民众尤其是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并爱上这项运动。作为中国首批突破百万滑雪人次的滑雪场,北大湖深知培养滑雪文化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普及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1.大学生免费滑雪计划
2024-2025雪季,北大湖推出了规模空前的“大学生免费滑雪活动”,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社会责任项目之一。
大学生免费滑雪活动已经连续推行3年,这一创新举措获得了超预期效果,仅在2024-2025雪季活动期间共计发放免费滑雪票超过5万张,吸引了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的学生参与。许多参与者通过社交媒体分享首次滑雪体验,形成了强大的口碑传播效应。一位大三学生在体验后表示:“这次滑雪让我领略到了冬季运动的乐趣,以后一定会常来!”这种真实的用户反馈成为北大湖推广滑雪文化最有力的证明。
2.青少年滑雪启蒙项目
除大学生群体外,北大湖滑雪度假区还特别关注青少年滑雪的推广和普及,与吉林省教育厅合作开展“中小学生雪假”项目。通过学校组织与家庭参与相结合的方式,2024年累计接待中小学生滑雪体验团超过50批次,参与学生达2万人次。项目特别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渐进式课程体系:
(1)小学低年级:以雪地游戏和基础平衡训练为主
(2)小学高年级:引入初级滑雪技巧教学
(3)中学生:提供系统滑雪课程,培养潜在竞技人才
为更好的推动青少年滑雪运动,让广大中小学生在大力优惠条件下,在儿童时期充分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挖掘自身潜力,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让冰雪运动成为部分学生的爱好甚至特长,培养长期冰雪运动兴趣爱好。发现和培养一批冰雪运动人才,巩固和提高全国中小学生冰雪运动水平,打造北大湖少儿精英滑雪赛,选拔优秀冰雪运动人才,建立冰雪运动人才梯队。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倾力推出青少年滑雪精英成长计划,发挥以小带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这一分层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青少年的滑雪兴趣和技能掌握效率,为培养中国未来的滑雪人口奠定了基础。
3.专业教练培训体系
为确保滑雪教学质量,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投入巨资建立了专业教练培训体系。2024年,度假区与国内外知名滑雪协会合作,引进国际认证课程,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滑雪教练。教练团队不仅具备专业技能,更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根据不同学员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指导。全年共培训认证教练300余名,其中30人获得国际滑雪教练协会认证,显著提升了中国滑雪教学的整体水平。
4.普惠性滑雪体验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还致力于推动滑雪运动的普惠性发展,2024年特别为残障人士、低收入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设计了适应性滑雪项目。通过与公益组织合作,关爱和组织特殊群体滑雪体验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专业设备和教练支持,更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参与者克服恐惧,享受滑雪乐趣,体现了“爱滑雪,爱滑雪的人”的包容理念。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冰雪文化推广策略,在2024年成功将滑雪运动从“小众爱好”转变为更广泛人群可参与的“生活方式”,为中国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做出了实质性贡献。这些努力不仅扩大了企业影响力,更为中国滑雪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培育了肥沃土壤。
二、区域经济带动与产业协同
作为吉林省冰雪经济的核心引擎,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在2024年充分发挥了其产业带动作用,通过滑雪旅游的蓬勃发展,激活了周边区域的经济活力,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实现了“白雪变白银”的区域发展战略目标。数据显示,2024年吉林市冰雪试验区北大湖片区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533万元,同比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5亿元,旅游收入达3.81亿元,同比增长43%,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的贡献功不可没。
1.产业链延伸与就业创造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条完整的冰雪产业链,从装备制造到旅游服务,从餐饮住宿到交通物流,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集群。2024年,围绕北大湖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其中:直接就业:包括滑雪教练、雪场运营、酒店服务等岗位约1500个;间接就业:涵盖周边餐饮、零售、交通等服务行业约3500个;季节性就业:雪季期间额外增加临时岗位2000余个,有效缓解了当地冬季就业压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积极推动“本地化招聘”政策,优先录用周边村镇居民,并为他们提供专业技能培训。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更增强了他们的可持续就业能力。一位在北大湖工作了3年的本地员工表示:“以前冬天只能在家闲着,现在有了稳定收入,还能学到一技之长。”
2.周边产业协同发展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的成功运营带动了周边多元业态的繁荣发展。2024年,度假区周边新增各类商业设施50余家,包括特色餐饮、冰雪装备租赁、土特产销售等,形成了以滑雪为核心的商业生态圈。这种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住宿业爆发式增长: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床位数从2023年的8000张增至2024年的9000张,周边民宿数量增至180余家,民宿床位数超3000张,仍无法满足需求,带动周边民宿快速发展,形成了高中低档搭配的住宿体系;
(2)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为服务不断增长的客流,吉林省交通厅专门划定6个重点区域、50个重点保障场所,设立17处交通运输执法服务台,确保雪季交通秩序
(3)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周边农户通过向度假区供应有机食材、手工艺品等,收入显著提高,实现了“冰雪+农业”的融合发展;
3.四季运营与乡村振兴
突破传统滑雪场季节性限制,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在2024年首次实现全年运营的大胆尝试,通过多元化项目打造“四季旅游目的地“。非雪季期间,度假区投资建设多个文旅项目,增加了山地滑车、UTV探险等20余项体验活动,新增百米彩绘步道打卡点。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延长了经营周期,更带动了周边乡村的持续发展:
(1)就业稳定性增强:员工从季节性雇佣转为全年聘用,
收入更加稳定
(2)乡村资源盘活:周边村庄利用非雪季发展农家乐、
采摘园等配套项目
(3)文化传承创新:当地传统手工艺通过与冰雪元素结
合,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4.政府与企业协同机制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的成功离不开与政府部门的紧密合作。吉林省委省政府将冰雪经济作为重点产业支持,全省各部门制定了配套支持方案。吉林省工信厅推动吉林市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园建设;吉林省科技厅支持企业研发室内滑雪装备等新技术。这种“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为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升级的实践,为中国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环境可持续与绿色运营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将环境可持续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在2024年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绿色运营措施,致力于打造中国滑雪产业的环保标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冬季运动的影响日益显著,深刻认识到保护雪场生态环境不仅关乎企业长远发展,更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度假区通过水资源管理、能源效率提升和生态保护三大领域的系统性工作,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的平衡。
1.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作为依赖人工造雪的大型滑雪场,北大湖滑雪度假区面临着水资源管理的重大挑战。2024年,度假区投入巨资建设了先进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主要包括:松花湖引调水工程:总投资3.15亿元,突破区域水资源限制,从根本上解决造雪用水问题;雪水回收技术:通过地下管道网络收集融雪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次用于造雪,实现水资源闭环利用;
精准造雪系统:采用气象监测与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据温度、湿度变化优化造雪时机和水量,减少浪费;“1立方米的水可造2立方米雪”,这一数据让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管理层深知水资源的重要性。通过上述措施,2024年北大湖的造雪用水效率提升了30%,在同规模扩建的情况下总用水量仅增加15%,实现了显著的节水成效。
2.山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在雪道扩建过程中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2024年新增10条雪道,雪道面积从240公顷增至275公顷,非雪季期间对施工区域进行植被恢复,种植本地适生树种,在雪场规划中预留动物迁徙路径,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还聘请专业团队定期监测雪场周边环境质量,包括水质、空气和土壤指标,确保运营活动不超出生态承载限度。2024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尽管游客量大幅增加,周边生态环境质量仍保持在良好水平。
3.游客环保意识培养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认识到,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旅游需要游客共同参与。2024年,度假区推出了“绿色滑雪者”计划,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游客环保意识。
这些举措不仅减少了运营过程中的环境足迹,更培养了滑雪爱好者的环保习惯,形成了良性循环。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通过系统性的绿色运营实践,证明大型滑雪旅游项目完全可以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正朝着打造“绿色零碳园区样板”的方向稳步前进,为中国冰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
四、人才培养与社会公益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将人力资源发展和社会公益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通过系统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多样化的公益项目,不仅为自身发展储备了专业人才,也为行业进步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中国滑雪产业的领军企业,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深知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回馈社会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1.专业人才培训体系
2024年,北大湖滑雪度假区进一步完善多层次人才培训机制,覆盖从基层员工到管理层的各个层级:
(1)滑雪教练专业发展:与国内外知名滑雪协会合作,引进国际认证课程体系,全年培养300余名专业教练,其中30人获得国际滑雪教练协会(ISIA)认证;
(2)服务团队技能提升:针对酒店、餐饮、雪具租赁等岗位开展“服务卓越”专项培训,累计培训课时超过5000小时;
(3)管理人才储备计划:选拔有潜力的年轻员工参与“未来领导者“项目,通过轮岗、导师制和专项任务培养综合管理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大湖滑雪度假区与吉林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了“冰雪旅游实验室”,探索滑雪模拟器、滑雪智能穿戴设备等新技术的开发,为行业培养了一批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为中国冰雪产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2.本地就业与技能扶贫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积极践行“本地就业优先”的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周边地区居民的就业问题。2024年,度假区实施了多项促进本地就业的举措:预留30%的岗位给周边村镇居民,降低学历要求但加强在职培训;雪季期间专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设计灵活用工方案,既满足业务高峰需求,又增加农民冬季收入;与当地政府合作,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费滑雪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直接安排就业;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员工中本地居民占比达到65%,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帮助200余个低收入家庭实现稳定增收,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滑雪场致富”的目标。
3.特殊群体关怀项目
秉持“爱滑雪,爱滑雪的人”的包容理念,2024年推出了一系列面向特殊群体的公益项目:投资改造无障碍设施,配备专业适应性滑雪设备,全年组织多场残障人士滑雪活动,服务800余人次;帮助留守儿童冰雪梦想,与公益组织真爱梦想合作,邀请500名偏远地区留守儿童免费体验滑雪,并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全程陪伴;
这些项目不仅让特殊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展现了滑雪运动超越竞技的多元价值。
4.社区共建与文化传承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将自身发展与社区繁荣紧密结合,2024年实施了多项社区共建计划:
传统文化活动,支持周边村落开发具有满族特色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如冰雪剪纸、冰灯制作等非遗体验项目;基础设施共享,向周边社区开放部分员工设施,如图书馆、健身中心等。
回往过首,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在冰雪文化推广、区域经济带动、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公益等领域不遗余力,全力以赴,用每个冰雪项目的落成、每次文化活动的举办、每项惠民普及政策的执行诠释着北大湖滑雪度假区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使命。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滑雪度假区,我们将秉承“爱滑雪,爱滑雪的人”的企业理念,推广和普及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回报社会对企业的支持,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